凝聚侨心 汇集侨智 维护侨益 发挥侨力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市侨联   ->   侨联动态   ->   高校侨(留)联 -->正文
温州大学成功举办“新形势下德国华文教育机遇与挑战” 线上研讨会
来源:温州市侨联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8日

  2022年3月27日,由温州大学主办,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温州大学华侨学院和欧洲华文教育研究所联合承办的“新形势下德国华文教育机遇与挑战”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汉堡总领馆副总领事王玮、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会长周开雰应邀参会并致辞。来自温州大学、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和华文教育领域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由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主持。

  王舜在致辞中指出,在当今国内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德两国开展务实合作,对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华文教育为切入口,广泛深入开展民间交流交往,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对于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今天的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希望在温州大学教研团队和在德华侨华人、尤其是华文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更好服务华侨华人家庭、服务华裔子女,留住根、筑牢魂、共圆梦。

  王玮强调母语教育至关重要,并对温州大学和德国华文学校在华文教育领域多年的辛勤付出,为国家和民族“留根”、“筑魂”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诚挚感谢。她表示,非常高兴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汉堡总领馆参加此次会议,并转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李立蓓参赞的美好祝愿,希望学界和华校更好地开展华文教育,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具有世界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接班人”。

  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会长、德国汉华中文学校校长周开雰认为海外华校在研究先进教育教学手段,更好服务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促进中德文化教育互动、互信和互融,充分展示中国历史文化方面责无旁贷。虽然华文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华裔青少年,但它如涟漪般可以辐射到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德国华文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对加速提高德国华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德国华文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温州大学华侨学院副院长王祎主持了主旨报告环节。发言嘉宾结合华文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经历,围绕德国华文教育基本情况、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展望,德国华文教育与德国语言政策,德国华文教育与华人社会互动,德国华文教育线上文化活动现状与成效,元宇宙视野下的华文教育畅想,谷爱凌效应与德国华裔青少年身份认同等六个主题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以“欧洲华文教育内外协同机制研究”为题,全面系统介绍了温州大学华文教育二十年发展历程。包含丽认为,办好海外华文教育需要统筹安排,走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加快华文教育人才队伍的培养,“一点多面”,海内外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华文教育体系。

  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副会长陈薇结合德国疫情最新发展趋势,认为德国华文学校开放实体课堂势在必行。海外华校传统教学活动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在国内各涉侨机构和教育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的助力下,海外华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云端课程,在疫情期间不仅使教学活动得到快速恢复,而且课堂教学质量也有所提升。她认为,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模式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并存,共同促进华文教育在德国的发展。

  纽伦堡中文学校教务理事辛欣老师从学校和组织、教材、教师、学生、课堂和活动等方面对德国华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系统归纳了德国语言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认为德国语言政策具有早接触、多语种、重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各阶段具有连续统一的外语教育目标,具有灵活多元的外语教师聘任和培训制度,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语言政策,培养精通多门外语的国际化人才,以满足全球化需求。

  博登湖中文学校校长轩海波介绍了德国华人社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华文教育与当地华人社会的互动关系。她认为,华文教育与华人社会相依相伴,不可分割。目前,德国华文教育还存在家长对孩子学习中文期望值差异大、教育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公益开展教育教学等特点;也存在着德国华文教育与国内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缺乏资金和专业人才支持等方面的限制。

  香草中文学校校长涂丽萍博士以德国香草中文学校为例,介绍了线上文化活动的现状和成效。她认为,线上文化活动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毫无“时差感”的互动,强化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海外华校社会影响力,拓展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国内外朋友圈,增进了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培育了他们对祖(籍)国的感情,进而加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秘书长、德国华达中文学校校长苏鸿雁畅想了元宇宙视野下的华文教育。她认为,元宇宙承载着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无限追求,但目前市场需求度和渗透率不高,所依托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在虚拟、增强和融合现实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疫情期间,借助互联网技术,华校师生交流、教师技能提升和海内外友校交流等日常活动已经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空间交换。未来在元宇宙技术的加持下,克服传统华文教学的时空界限,海外华裔青少年不仅可以沉浸式体验中华五千年文明,还可以穿梭于课堂内外,畅游于文化之间。

  曼海姆中文学校校长刘元华从海外媒体对谷爱凌相关报道出发,思考青少年身份认同问题。她认为,身份认同不仅局限于国籍,还包括情感认同。海外华文教育在教授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扎根当地文化土壤,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共同推动中德两国文化交流。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会长李明欢教授致闭幕词。她表示,新形势下德国华文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德国华侨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在欧洲独具特色,德国华侨华人的高素质以及对子女中文学习的高要求为德国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德国华文教育的挑战在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德关系、中欧关系的走势,对德国华侨华人、华文学校的处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海外华文教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从事华文教育的工作者也是非常具有情怀的华侨华人。正是大家对中华文化的情怀推动了华文教育在德国和世界的发展。李明欢教授坚信大家可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新形势下华文教育的新发展”。(温州大学华侨学院刘茜茜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