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侨心 汇集侨智 维护侨益 发挥侨力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市侨联   ->   侨联动态   ->   县级侨联 -->正文
聚焦温州市“两会” 瓯海侨界人士履职尽责谏诤言
来源:瓯海侨联 作者:薛柏逞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2日

  4月8日、9日,政协第十二届温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温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相继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开幕,刘光华、李月萍、李建江、卢琼、翁蔡恩、胡如意、夏光耀、张剑英、陆毅、黄品亮、陈洪福、黄永滔、王奇、赖飞虎、唐升克等瓯海侨胞、在瓯投资侨商参加。在会上,他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意见建议。

  刘光华建议,一是将义新欧温州号延伸至瑞安,进一步推动瑞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二是打造温州中医药文化“金名片”,助力中医药服务“走出去”。三是围绕维护侨益方面,建议侨务部门积极对接省外侨办简化三侨生身份证认证办理流程,解决因疫情期间华侨往返受限,无法办理三侨生身份认证问题。

  李建江针对温州侨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加大对侨工作的支持力度,升级海外版“全球通”。二是想方设法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三是用强有力的落地和破冰政策,提高温籍华侨在“先行区”的融入度。

  卢琼针对较多高层次人才和创业项目在温州落地难的问题建议,一是整体看待人才价值,让不同学历人才呈梯队抱团发展。二是打造科研院所的知名品牌,增加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三是优化科研经费分配框架,让在温科研博士群体都有科研热土。四是充分发挥温州本土高校软实力,做好科研主体背后的支撑。五是充分挖掘有意向来温的高层次人才,发挥主动性。

  翁蔡恩表示,一是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投入力度,开展线上线下华文教育夏令营,增加新生代侨胞接触温州文化的机会,增强其乡土情怀。二是发挥好青年侨领在家乡建设中的作用,打好乡情+政策+项目牌,借华侨华商综合发展先行区的契机争取更大的政策。三是不断优化为侨服务的载体,解决侨胞回国办事难问题;围绕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建议加强农村养老多元化服务保障,即推进“社区微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医疗保障康复”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不同群体养老需求。要普及老年食堂,以多种方式解决不同生活偏好老年人用餐问题。

  胡如意围绕“双碳”工作提出建议,一是充分认识碳达峰期间给予的发展窗口期。二是在减排下的大背景下做大做强产业链。三是走出一条温州的特色和亮点的碳中和之路。发挥温州得天独厚的固碳资源,能源减排在前,产业减排在后,深度结合当地发展需要和产业特点,有序可持续地推进;针对政府工作建议,一是做好房地产产业回归工作,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二是结合城市自身定位,重点引入温州需要的、适合的项目和企业。夏光耀围绕凝聚海外温州人力量,助推“千年商港”建设建议,一是建设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立线上资本回流平台、机制,吸引更多港资、侨资回归。二是出台支持港商、侨商发展的政策举措,发挥温籍在港工商界人士的金融业务优势,支持帮助有条件的温州企业赴港上市。三是专门设立华侨华人创业园、侨商小微园、建设华侨大厦等,集聚更多华侨资源,服务家乡经济发展;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新经济培育建议,强化高端要素创新资源支撑,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持续实施纾困解难一揽子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为企业降低用工、物流等成本,有效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重整发展信心,再创辉煌。张剑英围绕推动我市进出口贸易建议,一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进出口商会、各行业商会、海外侨团一起研讨,有规划、有针对性的拓展国际友城。二是在国际友城的商品贸易集散地、自贸区所在地设立“出口品牌产业升级孵化器”。三是建立国际友城合作展示厅。

  陆毅围绕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双减”落实建议,一是统建一体化全方位课后服务管理体系。二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快个性化教与学模式推广。三是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常态化开展。四是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强化资源供给、教研支撑和大数据应用。

  黄永滔就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建议,一是在用地安排上向工业企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企业倾斜,降低用地门槛。二是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力度,在住房、子女就学方面给予支持。三是指导金融机构在资金方面给予中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

  王奇围绕温州打造全国体育改革发展标杆城市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优化运行机制。二是加强政策引流,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华侨和温商参与体育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三是成立专项基金,同时鼓励温商成立体育类的基金,必要时国有资金可以入股。四是引进专业人才,鼓励退役专业运动员回家乡支持体育事业,设立青少年训练基地,培养后备人才。五是发展儿童体育,打造温州儿童友好城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