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侨心 汇集侨智 维护侨益 发挥侨力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市侨联   ->   侨联动态   ->   县级侨联 -->正文
身在异国 心系家乡 海外乐清人看乐清发展与变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1日

  每年家乡的两会,都会被在海外打拼、生活的华侨们热切关注。据乐清市侨联负责人介绍,今年有14名乐清籍的港澳台侨人士回乐作为邀请人员参加了市两会,他们分别从14个国家和地区返回。那么,这些在海外创业的乐商,带回来什么样的故事和声音呢?昨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对3名华侨代表进行独家专访。

  乐清日报全媒体 记者程遥

  家乡一年一个样

  郑金存是翁垟人,今年40多岁,目前是塞尔维亚尼什华人华商会会长。郑金存原本是牙医,2002年,在塞尔维亚经商的舅舅建议他去那边发展。“当时觉得乐清很小,确实很想走出去。”郑金存说。可那时候的塞尔维亚并不太平,科索沃战争导致的后续影响让这个原本就不太平的国家局势更不安稳。虽然郑金存顾虑重重,但他依然鼓起勇气,到那边寻找商机。郑金存落脚的城市叫潘切沃,位于塞尔维亚蒂米什河畔,离首都不算太远。郑金存不懂英语和当地语言,但他到达潘切沃的第三天就开始做买卖,从摆地摊卖服装做起,用一台计算器就和外国人做起买卖。“后来学当地语言,慢慢熬夜去学, 现在 终于能够顺畅交流。”郑金存说。2007年,土耳其等国低端货物进入塞尔维亚市场,郑金存的服装生意不如从前那么好做。他开始求变,投入巨资购买店面,开了两家名为“中国百货”的大商城,占地面积一共有4000多平方米。在这个大商城内,服装、电器、文具、工具,什么都卖,一举抢占商机。2014年,郑金存前往非洲、西欧、中欧等地,寻找更大的商机。在德国,郑金存还收购了一家电器企业。“我们将德国生产的电器设备引进中国,并逐步学习德国的生产工艺技术。”郑金存说,这也是他未来的产业布局。在国外生活工作了十几年,祖国的繁荣也让郑金存感受很深。“过去欧洲不重视华人,如今欧洲的机场、酒店等区域到处可见汉语的标志和标语,让我们感受到华人地位的提升。”郑金存说,当下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未来局势如何变化成为华商群体的挑战,但他更有信心:“只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时刻关注局势变化,就能顺势而为。”当下乐清日异月新的变化,也让郑金存印象十分深刻。郑金存每次回家,家乡几乎都大变样。郑金存一直有回家乡投资的梦想,2015年,他在乐清开设了水果零售连锁品牌,如今全市已经布局了8家,覆盖市区、柳市、翁垟等区域。 “能够有机会回家乡投资,是每一位乐清籍侨胞的荣幸。”郑金存说。

  家乡让我们自豪

  今年55岁的陈景链是北白象人,如今扎根在印度尼西亚,目前是东盟温州联合总商会会长,还是柬埔寨温州商会会长。上世纪90年代之前,陈景链在家乡从事电子零件生产销售,产品大多销往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1992年,受生意伙伴的邀请,陈景链打算到印度尼西亚看看商机。陈景链第一个到达的是印尼雅加达,这座名城给他留下了不凡的印象。“那时候我去过上海,去过广东,但还没有一座城市如此发达,让人震撼。”陈景链说。考察完后,他决定在印尼发展。和初到塞尔维亚的郑金存一样,陈景链也不会外语。“当时的雅加达一个汉字都没有,交流很困难。”陈景链说,他只能跟会汉语的人做生意。为了改变现状,渗透进当地市场,他参加了当地语言补习班。“英文、印尼语后来都会讲了。”陈景链称,当时市场很好,打个比方,货刚到码头,基本都被当地厂商抢光了。在印尼,陈景链做过很多尝试,但真正让他打开当地市场的是运输船生意。2002年时,韩国、日本、中国的运输船将进行吨位提升,陈景链抓住时机,将淘汰下来的运输船维修翻新后,卖给印尼的运输公司。“最好的时候,一年卖了100多艘。”陈景链说。后来,印尼的运输公司也进行了运输船吨位提升,原先的运输船不够用了,陈景链尝试造新船来卖。2015年,陈景链组建自己的造船团队,这次他将投资转向了祖国。因为一些原因未能顺利在温州投资,他在邻近的台州租用船台,从事新造船业务。如今,他已经在台州拥有属于自己的400亩造船厂,造船团队1000多人,船台可同时制造6艘船,最大可制造5万吨级船舶。此外,陈景链还在印尼拥有了十多艘海岛客货运船的股份,每年都会在线路经营中取得分红。 “这些年祖国强大了,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后,华人的地位也提高了很多,印尼人看到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很厉害,很强大,也喜欢跟我们做生意。”陈景链说,而在上世纪90年代华人经常被当地人歧视。回家乡投资,也一直是他的梦想,这些年他多次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和世界乐清人大会,积极响应乐商回归的号召,并多次参与乐清企业重组的计划,也曾设想过在乐清创办造船基地,尝试过在乐清寻找项目投资。“刚刚过去的2018年,乐清全年GDP首次突破千亿级大关,听到家乡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自豪。”陈景链说,这是他第四次回家乡参加两会,家乡正逐步跟国外的大都市缩小差距。“回家乡投资,是我们离家多年的侨胞们不错的选择。”陈景链说。

  家乡发展很快

  常年扎根美国的潘光考,如今是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副会长。这是他第一次列席家乡的两会。潘光考今年50多岁,是白石人,曾在新疆天山当过兵。退役后下海创业,做过电器买卖。1996年,受美国生意伙伴邀请,前往大洋彼岸考察。如同当时热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上的一样,美国给潘光考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这里的城市发展得很好,商机也更多。”潘光考说。回来没多久,他就决心到美国发展。潘光考的落脚点在纽约,他从一条条皮带批发做起,逐步做到钢材批发、高科技设备批发,更将大量美国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批发到祖国,供中国企业所用。潘光考感受到这些年来祖国的变化很大,而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也逐步提升。“美国是一个看实力的国家,只要你有实力,他们就看得起你。”潘光考说,在生意中,华人也更有话语权了。由于年龄大了,潘光考一直有回归祖国、回报家乡的念头。“每次回到家乡,都觉得家乡的变化很大。”潘光考说,城市变得更具规模,而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不少。“以前乐清的出租车根本不打表,现在一上车都把表打起来了,这个让我印象很深。”他说,而清和公园灯光美景、雁荡山大型旅游文化交通集散中心项目、灵峰景区入口景观建设项目和净名谷入口景观及民宿群改造工程,更是让他震撼不已。乐清发展之快,让他始料未及。在这次两会上,潘光考分享了自己在国外经商的经验,还分析中美两国之间的局势变化。“家乡发展好了,我们在海外的侨商们也要努力,给家乡人民一些回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