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侨心 汇集侨智 维护侨益 发挥侨力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市侨联   ->   侨界声音 -->正文
关于盘活名人故居资源 打好文化旅游名片的建议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9日

  名人故居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观赏点。我区永昌堡名人故居资源多,有王诤、王光蕴、王名世、王绍志、王德、王叔杲等9处故居,并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可以整体打造文化线路,将不同类型的故居串联起来,成为一大文化旅游亮点,将会大大提升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但目前,除都堂第(王诤)故居陈列布展对外开放外,其余8处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不足:一是生存环境堪忧。名人故居大多是一片萧条衰败的景象。一些已不再是名人的后人居住或使用,现使用者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对故居的格局、乃至建筑物本体进行了改建,大量历史信息被破坏和消亡。部分故居建筑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各种隐患突出,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二是管理机制薄弱。我区永昌堡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名义上由区永昌堡管委会在牵头,但实际上并未能实现统一管理。国有产权的名人故居一般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并管理,虽现实中分属多个部门,但协调尚能进行,而非国有产权的则由于权属、法律、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难以有效保护、修缮和利用。三是资金投入有限。我区每年用于这方面的经费预算比较有限,2015年永昌堡管委会对堡内文物维修资金为20万元,日常管理所需亦是勉为其难,更不用说每年能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了。如何合理地盘活名人故居的旅游资源,充分显示其历史文化价值,打好我区文化旅游这一名片是当前亟待解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建议:

  1、编制保护规划,推进保护利用科学化。尽快开展全面的名人故居普查,摸清家底,掌握资源状况。深入研究名人故居的历史,确定最值得保护的东西是什么,价值的载体是什么,切实守住它的“镇宅之宝”。树立资源共享、市场共拓、效益共创的观念,把分散的名人故居资源连成片、穿成串,进行整体推销。

  2、健全管理机制,推进保护利用规范化。确定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统一管理机构,动态公布名人故居名录。按照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三大保护管理办法,从法律和规范管理文件的层面明确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要求、标准和细则。针对目前已被列为国保单位,同时产权归国家所有并得到较好保护利用的名人故居,由区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其上级主管部门与名人故居使用单位签订保护责任书,明确使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对非国有产权名人故居的日常维护和使用,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其合理使用权的前提下,引导其科学规范使用,并给予专业指导。认真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规,严格规范建设行为,对破坏名人故居、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3、拓展资金渠道,推进保护利用社会化。建议市、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引导建设资金,确保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正常运转。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角度,主动策划、包装项目,引入社会力量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向社会募集名人故居保护、利用资金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前提下,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文物的维修管理和使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公益事业。也可以采用如委托修缮管理等形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创新保护利用方式。

  4、扩展故居保护,形成保护利用规模化。众多的名人故居散落在城区各个地方,大多数的名人故居都是隐藏在不起眼的街角巷弄里,它们存在于周围街坊的人文环境,因此,街坊和名人故居的完美融合,加上名人故居的免费参观,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吸引无数游人,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就是成功的启示。营造回归历史的特殊氛围,为游客打造丰富的文化体验,从而真正实现名人故居的规模化效应。 5、加强宣传推介,推进保护利用品牌化。增加名人故居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次数,以传记文学、电影、电视等文学艺术形式来对社会受众进行反复宣传,激发旅游者出游参观的欲望。举办名人故事讲座、征文活动等,强化名人在公众心中的形象。绘制印刷纪念画册、张贴宣传海报,来不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影响。不断衍生创意文化产品吸引游客购买,以创造经济效益。根据开放接待的需要,对从事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日常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系统规范的培训,推动名人故居的公共服务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龙湾区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