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侨心 汇集侨智 维护侨益 发挥侨力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市侨联   ->   侨界声音 -->正文
深化“亲情中华·汉语桥” 夏令营活动促进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建议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8日

  自2014年文成县侨联承办全省首个“亲情中华·汉语桥”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二年多来。文成县营点立足于夏令营活动华文教育之根本目的性,积极开展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工作。经过二年的实践与探索,这项工作日趋成熟和完善,活动管理更加规范,载体方法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因此深受华裔青少年喜爱,更是赢来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侨界的普遍赞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当我们看到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潜移默化式工作,它会受到学习年龄、学习时间长短、语言环境、学习兴趣、生活背景以及师资、教育模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县的夏令营活动华文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受当前营员学龄偏大,学习时间太短,以及中西文化和教育模式差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华文教育工作依然存在局限性,难以深入开展。为了深化“亲情中华·汉语桥”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促进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故建议如下:

  一、放宽营员年龄范围。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在幼儿时期,即是从1岁到6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学习能力会逐渐下降,因此,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的年龄应该是越小越好。但是,目前我们创办的“亲情中华·汉语桥”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营员招收年龄规定在14至18周岁,显然,这不是孩子们接受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为了提高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的有效性,综合考虑夏令营营员的自理能力和学习语言最佳年龄,以及借鉴其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的成功做法,建议“亲情中华·汉语桥”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营员招收年龄放宽到12至18周岁。

  二、延长夏令营活动时间。目前我们“亲情中华·汉语桥”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时间安排仅为15天左右,除去营员外出参观等文体访问活动5天及开、闭营2天,剩余用于学习的时间仅为8天。在这短短8天时间里,营员们要学习剪纸、版画、象棋、民族音乐、毛笔等13种内容丰富的中文课和传统文化体验课。尽管华裔青少年对这些课程很感兴趣,特别是剪纸、版画、象棋、毛笔等课程,孩子们表现出由衷的喜爱,可都因时间太短,往往是在刚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或者是刚刚入门的时候,就要结束学习了。让孩子们余兴未尽,对文化体验不能深刻,华文教育难以深入。因此建议要适当延长夏令营活动时间,最好能安排30天左右。这样才能让华裔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去触摸、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华裔青少年的心里扎根。

  三、课程设置要更贴近营员喜好。刻板、枯燥、单调的课堂式中文教育模式,只会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对夏令营活动感到生厌,甚至让他们对学习中文失去兴趣。这一点,在夏令营活动中就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在活动初期,由于我们汉语课课程安排比较多,一位从意大利回来的孩子没学几天就回家不学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立即改变教学模式,增加了包饺子、做汤圆,游百丈漈、泼水节等趣味性民俗文化活动,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相互传递信息,回家的那位营员听后非常羡慕,又要求回到营队里来。结合这次夏令营活动,我们建议,以后的夏令营活动安排要尽量减少汉语课课程,多安排一些趣味性的和民俗性的活动,让夏令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中文,体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建设一支融中西教育文化为一体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我县对华侨子女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县各侨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特别是玉壶镇小,大多是全县优秀教师,这为夏令营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在国外土生土长的华侨子女,他们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学习和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国内,甚至有些是大相径庭的。要去教育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这对于完全不知国外文化和国外教育背景的侨乡老师来说,那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有时候会存在沟通困难,上课更是不易,特别是上中文课,孩子们很明显有些不愿意学。为了让华文教育更有针对性,我们建议,每年组织1至2名营点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熟悉国外环境、教学方法和华裔青少年特点,借鉴西方教学,并将西方教学融入中国教育中,建成一套融中西教育文化为一体教学模式,在夏令营师资队伍中加以传授和培训,建设一支融中西教育文化为一体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夏令营活动华文教育的有效性。(包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