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州市侨联 -> 侨联专题  -> 正文

发挥基层侨联组织作用的情况调查与思考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8日 来源:温州市侨联 作者: 编辑:张朋杰

  陈凡 薛新山

  根据中国侨联关于开展“调研创新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省侨联工作部署,我们在全市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这次着重就基层组织发挥作用问题组织人员深入基层,重点到鹿城、瓯海、瑞安、文成等四个著名重点侨乡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先后在四个县(市、区)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考察了塘下镇农村“侨胞之家”、瑞安枫岭乡的“侨史陈列室”等。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多次同当地党委政府就当地社会发展及侨联工作进行探讨。

  一、发挥基层侨联组织作用的有利条件

  多年以来,全市各级侨联组织在党委政府和上级侨联组织的指导下,一贯重视侨联组织建设工作,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全市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为建设“五个好”基层侨联,发挥侨联组织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1、中央、省、市侨联确定的以“构建侨界和谐社会”为总目标,倡导开展多载体主题实践活动。自党的十六届五、六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做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切实推进侨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针以来,中央、省、市侨联对基层侨联建设高度重视,并为侨联建设做出新的部署,为推进基层侨联组织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国侨联近几年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聚侨心、促和谐”活动、组织建设年、能力建设年,调研创新年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省侨联也及时做出工作部署,推出有浙江侨情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基层侨联组织覆盖和基层侨联工作覆盖,发挥侨联组织作用等方面的配套文件。市侨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审时度势”的原则,把握全市基层组织在新形势下的新特征,多种形式的开展“以科学发展创新业,为侨办事树风范”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调研创新年活动开展创建“创新型基层侨联”评选活动;适时在全市范围向侨界推出党员干部楷模、瑞安市桂峰乡侨联工作者杨余律忠于党忠于侨联事业,争做“党的好干部、侨界群众贴心人”学习活动;在侨联组织系统开展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在侨界群众开展树立“树文明新风,创文明侨户”等主题实践活动,把构建和谐侨界作为加强基层侨联工作的总目标,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实现了基层侨联组织、侨联工作者与侨界群众三者目标的统一,为侨联组织发挥作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是促进侨联组织发展,提升侨联工作水平的有力抓手。

  2、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健全,组织力量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已建立基层侨联组织240个,除11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侨联外,已有78个乡镇、街道实行了侨联组织覆盖。根据归侨侨眷在3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要建立侨联组织的规定要求,组织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2006年6月,省侨联在温州瑞安召开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现场会后,在归侨侨眷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居组织组建工作又掀起新的高潮。现有村居侨联151个。全市范围已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四级侨联组织网络。在建立侨联组织的地方,通过履行群众工作,维护侨益、参政议政、海外联谊四大职能,使区域内的侨界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一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侨界群众骨干队伍和侨联工作者队伍。

  3、积极探索适应基层侨联组织性质和特点的工作方式方法。各基层侨联组织从实际出发,注意同本地党委政府工作目标任务相结合,积极探索侨联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一是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有效地推进当地经济建设。如:重点侨乡丽岙镇,现有侨资侨属企业96家,占全镇企业的88%,年产值25亿元,解决就业人员人数上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该镇每年从上海、天津、义乌、广州、温州等口岸出口贸易达50多亿元,外汇收入8亿美元。华侨经济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致力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一些基层侨联组织积极牵线搭桥、出谋划策、捐资助力,发挥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侨乡塘下镇筹资280万建设侨联活动中心,开辟办公、服务、休闲、娱乐等场所,让全镇侨界群众受益。一些重点侨乡的华侨几十年来在家乡的学校、医院、自来水、电影院、道路桥梁、塘河治理、凉亭、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基层侨联还创新活动形式,贴近侨界需求,每逢春节、中秋传统节日,邀请归侨侨眷、探亲侨胞,参加茶话会、联欢会或酒会,共贺佳节,共叙乡情,共谋家乡建设。有的还自费组团出国观光旅游,活跃侨界群众生活,密切海外华侨华人和侨团联系。三是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牢固树立群众工作是侨联生命线的观点,全力为侨服务,已经在全市基层侨联中形成共识。许多基层侨联因地制宜,拓宽服务领域。如提供公证办理、出国留学、身份证办理、代售机票等帮助服务,组建多功能服务社、医疗保健诊所、老人公寓、维护权益办公室等。有些重点乡镇还建立活动阵地,组建业余演出队,为归侨侨眷提供丰富的精神和文化服务。

  4、基层侨联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2006年,市侨联在全市范围启动了乡镇、街道侨联组织建设达标工程,全市78个乡镇、街道参加了中国侨联提出的以侨联组织建设“五有”为目标的规范化、标准化创建活动。全市各基层侨联组织遵循《温州市乡镇、街道侨联工作规则》规定,规范工作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培训制度,创新维权服务机制等,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重点侨乡的领导都十分重视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党委指定专人负责,把侨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侨联碰到困难和问题,党委、政府都能帮助协调解决,侨联有什么重大活动,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亲自参与指导,给基层侨联以最大的支持和鼓舞。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街道基本上能保证侨联开展活动的经费。不发达的地方也能坚持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支持侨联工作。前几年开展侨情调查工作,十个试点单位的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小组组长,并在人力、财力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使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二、基层侨联组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在实践中虽然各基层侨联在积极努力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但还是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能够很好发挥作用的基层侨联组织数量还不是占大多数。目前,制约基层侨联组织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从调查情况来看,一些侨联组织、侨联工作者和侨界群众对侨联组织及其作用发挥认识不足,一些组织和侨联工作者没有真正理解发挥侨力,构建侨界和谐的内涵,没有运用这一新的理念来武装头脑,创造性的开展侨联工作,打开侨联工作新局面。具体实践中,往往还不十分清楚基层侨联到底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的问题,存在着组织涣散,工作无序的现象。有些侨联工作者思想上有为难情绪,工作无所作为,片面认为侨联无权无钱,难以发挥作用等。部分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侨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有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一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发挥侨联组织、侨界群众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些侨界群众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认为基层其他群团组织已经组建很多了,侨联组织有没有建立也无所谓,出现了对侨联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上应付,实质上抵触等情况。调研中,一位基层侨联干部反映,我很希望侨联组织在本地社会中发挥作用,但到底如何发挥作用,我本人和我的侨联主席也很模糊。希望上级侨联领导在这方面加强培训和具体指导。

  2、工作手段创新性不强。一些基层组织尤其是非重点侨乡的侨联组织,仍然照搬照抄传统的工作套路,找不到建设侨界和谐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存在侨联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脱节的现象。还有些侨联组织仅局限于一两个月开一次会,学习文件,读读报纸,内容单一,方法简单。在调查问卷中,对侨联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回答开开会、读读报的有148份,占64.6%,回答凝聚侨心,发挥侨力,服务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只有57份,占24.9%。基层侨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方法途径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如果不能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特点,结合当地侨情实际,而是简单的重复过去的方式和方法,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3、基层侨联工作者队伍素质不相适应。基层侨联组织主席人选的素质状况,是侨联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凡是那些工作能力强,在侨界群众中威信高的侨联主席,开展工作就比较顺利,组织作用发挥就比较明显。大家普遍反映,基层侨联主席理想人选少,选配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基层侨联主席的素质不容乐观,已难以适应真正“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要求。侨联主席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一些侨联工作者缺乏工作热情和开拓创新意识,难以高水准的组织开展侨务工作,大大削弱了侨联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在被调查的78个乡镇、街道侨联主席中,高中以上的占8.9%,初中毕业的占20.5%,小学毕业的占55.1%,文盲15.5%。

  4、侨界群众整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侨联是由侨界群众组成,侨界群众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侨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调查情况来看,相当多的基层侨联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先进性,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主要是未能整合全体侨界群众的力量,就拿这些年陆续评选出的“示范基层侨联”“星级侨联”“达标侨联”,其工作业绩的取得,也主要是依靠若干位侨联主席、副主席的辛勤劳作。远没有像中国侨联定位的真正意义上的侨界群众“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在调查问卷中,“您认为侨界群众参加侨活动多吗?”这一问题,回答“一般”和“不多”的有169份,占73.8%。从侨界群众的心理状态看,由于受政治淡化倾向影响,一些侨界群众参加侨联这个群众组织出于趋利的动机,心中想着自己能够因此可以在社会上体面一些。节假日还有人慰问,遇到困难也有个地方说话办事等等。有些则认为自己是出于人情、面子参加侨联活动,侨联的事就是侨联主席的事,头脑中存在着“跟班思想”,谈不上想发挥自己的什么作用。还有些群众出于种种顾虑,甚至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侨界身份。这些在侨界群众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给侨联组织发挥作用造成一定的障碍。

  三、基层侨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思考与建议

  在实践中要更好地发挥侨联组织的作用,更好地为构建和谐侨界总目标服务,必须在综合分析主、客观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对基层侨联组织如何强化作用发挥进行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1、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推动基层侨联工作的开展。在侨联工作格局中,基层侨联组织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地位,侨联工作关键在基层,基础在基层,优势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所以,必须想办法拿措施,推动基层侨联工作的开展。一是沟通协调,落实责任。侨联工作是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部分,应纳入基层党委党建工作责任范围,根据条块结合原则,上级侨联组织要经常性地同基层党委、政府加强联系,互相沟通,支持基层侨联工作,努力形成做好侨联工作合力。基层侨联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重点乡镇、街道党委要成立侨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党群副书记具体抓,负专责的领导责任制。做到每一个领导“联系一个点,包好一个片,负责一条线”,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制定目标,严格督查。要根据省、市关于基层侨联组织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各县(市、区)侨联要争取出台加强基层侨联工作意见,制定工作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并把它列入侨联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一月一通报,每季一例会,半年一督查,年终一考核的“四个一”制度。严格督查、考核。三是典型示范,加强引导。针对全市基层侨联组织量大面广、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抓大促小,抓强带弱,抓点引面”的工作方法。各县(市、区)要确定两、三个基层侨联工作示范点。由县级侨联主席、副主席直接联系抓点,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典型示范,狠抓薄弱环节,整体推进基层侨联工作。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报刊、信息报道、侨情陈列室、网站,宣传、介绍基层侨联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2、实施重点突破,继续抓好组织组建,扩大侨联工作覆盖面。通过“组织建设年”的努力,全市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长进。较为完善的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侨联组织网络,但乡镇街道侨联工作覆盖面仅占24.7%,村居侨联工作覆盖率则更低。侨情调查显示,还有不少乡镇街道属于侨联组织建设盲区、侨联工作盲区,甚至组建工作尚未摆上议程。因此,必须把抓好组建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采取有利措施,不断提高组织组建率,扩大工作覆盖面。一是协助党组织合力抓组建。要积极协助党组织,利用他们日常开展党务工作的便利条件,协助当地党组织做好工作,齐力抓组建,共同促落实。二是选派干部指导抓组建。对基础差、难度大、任务重的地方,要从县级侨联机关和乡镇街道选派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实的党员干部,帮助指导开展组建工作。三是摸清侨情,积极抓组建。侨界群众是侨联组织的细胞,是组建组织的前提。为此,要仔细做好侨情调查摸底和梳理“隐性”侨界群众工作,为组建侨联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四是引导侨界代表牵头抓组建。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动侨界群众推荐人品素质好、威望高、影响大、热心侨界服务的侨界群众代表,教育引导他们担负组建工作任务。同时也为将要组建的侨联组织提供人事保障。五是出台政策,鼓励抓党建。把乡镇(街道)、村居开展侨联组建工作情况,做为评选党建先进、文明单位的条件之一。并通过评比、表彰奖励等措施,督促组建侨联组织,支持侨联工作。

  3、把握关键环节,切实提高基层侨联领导队伍整体素质。要坚持把加强侨联主席队伍建设做为侨联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是严格选配标准。把思想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并热心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侨联主席的标准。按照侨联章程规定,经侨界群众推荐,素质考评,组织审批同意等程序进行选配。二是拓宽选配渠道。采取内选、反聘、选派等途径拓宽选人范围,优化选配机制,选好配强侨联主席人选。如有的农村基层侨联主席是从退二线乡、镇党政领导中聘请的;还有的侨村,侨联领导班子和村委会、老人协会实行交叉兼职,他们的做法实际效果很好。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县、乡两级党校培训阵地,通过上岗培训和岗上教育,离岗集训和与会代训相结合,同时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定期不定期聘请领导专家授课等,切实加强对侨联主席的业务培训。四是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侨联主席台帐管理,定期汇报和实绩考核制度。使侨联主席工作更加严谨、规范有效,通过以上工作,促使基层侨联主席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4、注重教育引导,着力统一侨界群众的思想认识。侨界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侨联工作的推进。在基层侨联开展工作的初级阶段,部分侨界群众甚至包括少数侨联干部,对基层侨联工作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像本文上面提到的那些。有,并不奇怪,但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办法,切实加强对侨界群众的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他们对侨联工作的认同感。一是领导干部上门疏导。县级侨联、乡镇(街道)两级领导深入重点侨户找户主谈心,宣传党的侨务政策和加强基层侨联工作对构建和谐侨界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引导他们支持侨联工作。二是组织侨界群众代表现身说法。通过召开侨界群众座谈会、报告会,用身边典型教育,用成功的范例引导,生动介绍基层侨联组织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维护侨益、扶贫济困、联谊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促使侨界群众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基层侨联开展的活动。三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如,我们这几年在全市侨联系统开展以简办婚丧嫁娶为主要内容的“树文明新风侨户”活动;在与“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中开展的给海外亲友“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电子邮件”的“三个一”活动;在为贫困学生捐资的“阳光助学”活动;在赈灾济困中的募捐献爱心活动;在参与市委市政府推出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活动等等,都得到侨界积极响应,取得可喜成绩。

  5、创建工作载体,提高基层侨联和侨联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侨联是群众团体,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各项工作实现的。只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侨”特色的活动,才能使基层侨联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能力建设年”要求,各个基层侨联组织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努力做到“四个突破”。一是从工作力量上要突破过去单纯的侨联组织开展工作为主的思维方式,将工作拓展到与区域内相关群体、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的联手,共同推进本区域的和谐社会建设。二是从服务对象上要突破以本区域归侨侨眷为主的传统理念,树立全方位服务观念。着力拓展海外侨胞、新华侨新侨眷、回国留学人员的联络服务工作。三是从工作内容上要突破过去简单地以“侨”做“侨”,专打“侨”牌,不涉其余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侨资源优势,自觉融入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使侨联组织功能作用得到极大发挥。四是从工作模式上要突破过去基层工作联谊、慰问、维权等传统形式局限,树立全方位联络、多渠道服务的新思维,组织侨界群众参与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反映侨情民意、建言献策,创新工作模式。